企业社交

|

员工通道

|

防伪查询

|

电子采购平台

企业文化

茅台历任“掌门人”故事:从步履维艰到千亿江山的辉煌之路

发布日期:2023-10-18 06:53:39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浏览次数:1

  佳酿浓香散不尽,酒酣曾唱大风词。凭借“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茅台已成为中国的“国酒”!茅台酒不仅代表着我国先进的酿酒工艺,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近日,茅台酒的生产商茅台集团“换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家国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茅台,“换帅”不仅有着政治意义还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换帅”仅两天,贵州茅台便累计涨幅达5.21%,市值增加730亿元。

  来自茅台集团官网的资料显示,2018年,茅台酒单品销售额稳居全球蒸馏酒业第一,茅台营收、净利润、股票市值稳居国内酒业第一,净利润、市值位居全球蒸馏酒业第一。茅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茅台员工的努力,同时作为茅台集团的掌门人同样也是功不可没,自1951年“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县茅台酒厂”正式成立以来,茅台集团先后有张兴忠、周高廉、邹开良、季克良、李保芳等人担任过“掌门人”,通过讲述这些人的故事,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茅台从步履维艰到全球领先的成功之路。

  1950年7月,刚刚参加完贵州省茅台镇剿匪战争的中国人民某部排长张兴忠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接管茅台酒厂华茅、赖茅、王茅三家酒坊。

  于是,张兴忠带领12人前往茅台酒厂,由于当时茅台镇刚经历了剿匪战争,百废待兴,茅台酒厂的三家酒坊早已是人去楼空,只有几间破屋、几个窖池和酒甑。1951年,人民首先接管了“华茅”厂房,当时按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支付旧币13000元,华家只收了10000元,退回3000元。接下来又接管了“王茅”酒坊的一个酒甑、4个窖池。1953年11月,“赖茅”被没收全部资产。前后三年,把三家酒坊全部接管完毕,三茅合一,这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中国贵州茅台酒厂”。

  部队出身的张兴忠,不仅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对茅台厂的管理也很严格,在他半军事化的管理作风下,茅台酒的质量控制从建厂开始就控制很严格,这为茅台酒的高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一段时期,一大批从茅台成长起来的干部担任旗手。余吉保、郑光先、柴希修、郭景德等曾先后担任茅台厂书记、厂长职务。

  在茅台集团,在中国白酒行业,李兴发这一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座里程碑。这个人物的标本意义显而易见,即:成功地划分了茅台酒香型的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和窖底,并将茅台酒命名为酱香型。

  作为在国营茅台酒厂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大师级酿酒师,李兴发的成就显然是和那个时代茅台酒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茅台酒本身工艺复杂,生产全凭酒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感觉,而每位酒师的经验和感觉又各有不同。导致产出的茅台酒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格,质量也会出现忽高忽低。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李兴发几乎成天泡在酒库里,一天要尝试五六十坛酒,很多次,他因劳累过度而晕倒。直到4年后,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把酒分成了三种口味,并得到了厂里专家的认可。于是,他分别为它们取名。酱香味好,口感优雅细腻的称为“酱香”;用窖底酒醅酿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称为“窖底”;香味不及酱香型但味道醇甜协调的称为“醇甜”。

  后来,这三种香型被证实为构成茅台酒香型的三种典型体。香型的确定,为茅台酒实现质量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资料显示:茅台酒的分型,是白酒界一场革命性的巨大变革,并成为中国白酒香型划分的雏形。后经周恒刚等酒界泰斗的悉心研究,在1979年全国白酒评酒会上明确了中国白酒划分为五种香型——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他香。之后,这场中国白酒业掀起的技术革新热潮继续深入发展,香型更加丰富。

  为了扭转茅台酒厂的被动局面,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时任仁怀县委书记、县长周高廉出任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厂长。当时的周高廉是带着省里的“死命令”来的:一定得完成当年生产任务。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自1962年起,茅台酒厂已经连续15年没能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和销售计划,连续16年亏损达444万元。

  到任后的周高廉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建“大庆”式企业。并设立明确目标,在车间班组推行文明生产,大大改善了企业面貌。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席卷中国,周高廉与厂领导班子商议后,一个大胆的决策出炉了:打破“大锅饭”,在厂里实行经济责任制,让职工多劳多得,同时厉行节约,实现企业增产增效。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是否恢复企业奖金制度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在一系列措施雷厉风行地展开下,茅台当年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结束连续16年亏损,实现盈利6.5万元。1978年,成为茅台发展新篇章的元年。到1982年时,茅台酒产量达1186吨,较1977年增长55%,实现盈利228万元,是1978年的30多倍。职工收入也从1977年的513元,升至1982年的883元。

  从周高廉执掌茅台开始,茅台的发展曲线就一路上扬,再也没再次出现亏损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诗人顾城的著名诗句问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喊出了压抑十年一代中国人在内心涌动的渴望。

  就在这样激动人心的社会背景下,涌现出了一位对茅台后来走向现代企业具有奠基意义的人物——邹开良。1985年,邹开良出任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工程扩建指挥长,而此前他已在茅台工作了12年。

  邹开良上任的时候,中国沿海的非公经济已经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局面,但由于茅台远在内陆,又是国企,只能依照国家制定的分配计划销售,这种计划加专卖的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邹开良抓住这一契机反复向上级打报告,希望企业能留一部分产品进入市场自行销售,均被驳回。直到1985年,当时的海军副司令、老红军周仁杰代表中央到茅台酒厂视察,邹开良又把握机会希望提出流出部分产品自行销售的想法,周听完甚为欣慰,当即表态亲自向国务院汇报。不久这一愿望实现了。

  得到批准的邹开良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销售经营渠道,他带领团队一个点一个点地走了20多个城市,最后在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20多个沿海及内地大城市购买房子,建立销售公司,搭建了今日茅台销售网络的雏形。并在广州市中心打出了第一个商业广告,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

  1990年,茅台酒的销售全面回暖。同时也宣告了,在计划经济时代,茅台与国营糖酒公司长期建立的“销售协议”自然“解约”。由此,茅台酒产品全部由企业进入市场,当年销售就超计划完成。

  1991年,季克良正式接过邹开良“手中的枪”,成为茅台酒厂厂长。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季克良第二次担任茅台酒厂的厂长,早在1983年,已经在茅台工作了19年之久的季克良被就曾被任命为茅台酒厂厂长,但仅仅在担任厂长两年后,季克良觉得自身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主动选择了辞职,专职做起了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位总工程师。

  和周高廉、邹开良等前几任“管理型”厂长不同,发酵专业科班毕业的季克良是一个“技术型”厂长。在长期的生产科研中季克良锻炼成了功力深厚的“大侠”级人物。他的手里多了一份武器——现代科学的意识和手段。这是工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当季克良再度担当茅台领军者的重任时,中国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游弋了十多年,生产力的解放使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出现了几百家大大小小的酒企,百姓餐桌不再是几种白酒一统天下。

  在这样一个已经充满竞争的市场下,想要取得白酒销售战的胜利,茅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时,季克良所学专长开始大显身手。首先,在长期科研中以科学方法总结提炼了茅台酒的十大独特工艺,即高温堆积、高温发酵等等,使茅台酒在1995年之后实现了质量、产量恒久如一。其次,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茅台酒是先古根据酿酒原理创造的集天地之灵气的产物,茅台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微生物、水等都是生产茅台酒的先决条件,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最后,他与科研人员一道破析出茅台酒中有近千种香气香味物质,为世界蒸馏酒之“最”,为中国白酒赢得美誉,使茅台在白酒销售战中以“质量”取得了胜利。

  首任厂长张兴忠也对季克良赞赏有加,他常说,季克良这个人,有文化,江苏南通人,专门研究微生物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果然,季克良在当了多年的

  “臭老九”后,从副厂长到总工程师,从厂长到董事长,到现在的全国酿酒品酒专家和全国人大代表,把茅台酒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人们在反观历史前进步伐时,有时会发现:历史在某些时候会出现惊人的雷同。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唇亡齿寒地倒下了一片。茅台酒的销量大跌,茅台集团长期以来“重生产、轻销售”的软肋暴露无遗。

  少帅上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了一支17人的“敢死销售队”,如同当年邹开良那样。但此时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巨变,他们面对的问题早已不仅是靠组建一个销售团队就能解决了。

  于是,在袁国仁的带领下,茅台人开始转变观念,开始自己搭建销售网络,并成立了销售总公司。“要把最好的经销商、最好的营销网络嫁接到我们公司来,为销售茅台酒及其系列新产品服务。”袁仁国说。

  此后,茅台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庇护,走向现代企业,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化为企业行动。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2019年9月6日,袁仁国因受贿被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袁仁国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辩论、辩护意见,袁仁国还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受命于危难之际。”这是外界对李保芳担任茅台董事长的评价。同其他茅台“掌门人”不同的是,李保芳是一位“空降”的“掌门人”,在此之前,毕业于贵州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的李保芳担任的是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初到茅台时,白酒行业正处在周期的低谷。那一年,茅台酒市场价一度低至810元/瓶,出现了低于出厂价的价格倒挂;贵州茅台2015年的净利润增速仅有1%,创了“纪录”。当时,让部分投资者揪心的是,茅台股价多在190元/股左右浮动,相当于现在的1/6。

  2015年底,“空降”后的李保芳第一次亮相茅台最重要的年度活动“茅台酒经销商大会”。他向经销商喊话:你们如果有眼光,现在就应该申请加量,“一年以后,你再来找我,我不会批给你。”如今茅台酒已供不应求,配额已多年“不增不减”。

  从李保芳2015年8月到任茅台,到他2020年3月3日离开,共任职55个月。茅台集团出售的收益从2015年的41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03亿元;利润从155亿元增长至405亿元;股票市值从2015年2200亿元增长至1.4万亿元。贵州茅台的股价从那年的200元左右涨到1100多元。

  2020年3月3日,贵州茅台深夜公布换帅消息,48岁贵州交通厅长接任李保芳成为贵州茅台董事长。而就在前一天(3月2日),李保芳还曾现身茅台集团举办的抗疫情爱心募捐活动,并带头捐款。

  一切来的如此突然,但也许对于带有“过渡”性质的李保芳来说是一件好事,在3月3日茅台集团的领导干部大会上,李保芳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8个字总结了茅台董事长这份“担子”。他紧接着说,“不好干”。其实,早在两年前,李保芳就对茅台的工作生涯提出了三个不留恋:不留恋现在的岗位、职务、工资。

  3月6日,李保芳被任命为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刚满62岁的李保芳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段新征程。这一次,李保芳想必不需要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随着62岁李保芳的退隐,茅台开始步入70后高卫东掌舵的时代。2019年,茅台集团收入1003亿元,净利润460亿元,分别增长17%和16%,实现千亿目标。

  千亿规模的茅台已不再是单纯是以盈利为目的大企业,随着近年来贵州省逐步强化对省属地方国企茅台集团的控制,未来茅台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担负起振兴贵州经济、盘活政府融资平台、振兴贵州金融等更大更重要的使命。作为曾经在在清华大学总裁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并担任过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的高卫东,未来,将扮演的是“投资家”角色。

  李佳琦1.3亿买房背后的现实:76%主播月薪不到1万,每天工作超10小时